设为首页 报纸折扣 杂志折扣 广播折扣 电视折扣 网络折扣 户外折扣 注册会员 记者论坛
 当前所在位置:城市电视台的危机成因及其对策
全国媒体广告报价搜索:    免费下载该代码

[媒体分析] 城市电视台的危机成因及其对策
 添加时间:2009-1-6  

 


    城市电视台如今到了举步维艰、危机四伏的历史“拐点”,认真冷静地分析城市电视台的危机及其成因,并努力采取相应对策,是求存谋进的首要问题。

    在笔者看来,这些危机成因主要涵涉了八个因素:政策环境因素,资源因素,竞争因素,体制因素,机制因素,人才因素,经营因素,管理因素。而破解之法则需从四个方面入手:政策环境、资源扶持、改革体制、城市台强身健体。

    新的历史时期,形成城市电视台危机的成因主要来自八个方面:

    1.政策环境因素。同各行各业相比,城市电视台缺少一个优越的、促进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是宏观发展战略不明确。表现为:一是优势资源浪费,有线电视网络开发、整合、利用滞后。创办、发展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城市电视台,率先具备了较为稳定、优质的光传输网络这个宝贵的资源,稍加整合就是一个遍布全国的“大网”,比移动、联通、电信建网早10多年。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坐失良机,以至后于有线电视建网的通信行业迅速形成气候,成了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产业规模、人才实力、内部良性竞争的大行业集团,年业务总量一万多亿。而有线电视网至今区域分散、各自为政,形不成“地上一张网”的美好愿景。

    江苏是较有发展远见的省份,2004年初提出网络整合,至2008年上半年才初见端倪,但只整合了13个市中的10个。优势资源得不到利用,时至今日,随着“1号文”的出台,“广电有线数字电视IPTV新业务将向电信阵营开放”。这实在是一个无奈但又阻挡不住的结果。二是政策不稳定,随意性大。五年前提出“两级办台”,搞得市、县电视台人心惶惶,至今没有肯定结论,严重挫伤市县台积极性,成为这几年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影响市县台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行业政策“矫枉过正”,制约发展。这些年先后开展三项教育、抵制四大公害、低俗之风专项治理、净化荧屏等活动,对于促进电视的先进文化传播,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行业自身的政策大多都是“禁令”、“不准”,并且许多缺乏法律依据。一方面,给社会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电视成了万恶之源,对其传播先进文化,充当党的喉舌,丰富人民生活的作用和贡献打了折扣。另一方面,束缚了电视业的发展。比起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被限制得几乎没有生存之地。报纸鼓励扩版,杂志提倡办子刊,而电视频道管得死死。如果说无线频道资源受频点限制,管理不好会引起频点混乱、互相干扰,但有线电视是地级电视台的重要资源,又不存在干扰、混乱问题,更不侵犯传输范围以外的同行业的利益,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申请增加频道也比登天还难。这除了从资源上限制城市台发展,别的什么作用也不起。

    再比如广告管理,广告手续齐全按广告法规可以播出,可还要有许多限制,甚至电视剧在什么时段播出什么类型都有规定,平面媒体则没有这些清规戒律。电视剧,只要通过国家审查把关,允许发行播出,安排在什么时间播出,应是电视台这个播出单位根据本地本台的具体情况而定。四是改革目标任务不明确。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文化体制改革,给电视业带来了希望。但是,涉及到电视方面的改革,目标任务上下不一致,让人困惑。中央[2005(14)]号文件明确:“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而到了市一级,几乎都成了自收自支,企业化运作。这就让人越改越不知所措了。既为公益性部门,事业体制,国家就不能撒手不管,国家公共财政就是要体现公益性,支持公益事业。特别是新闻宣传编辑部门就更不能“企业运作”。

    2.资源因素。城市台创收渠道单一,经营空间狭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频道是城市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与运营平台,资源决定发展。从2002年起,国家对各级电视台频道资源管理上宽严不均,张弛不等,卡了城市台发展的“咽喉”。城市台频道数量实行“一刀切”,严格控制,只减不增。城市台寄增加频道资源实现扩大发展的希望和路子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央视和省级台却频道一增再增,几乎到了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地步,县级台频道几乎无人管理。据了解,江苏几乎所有县级台都开办三四个频道,而只有两个频道的城市台,其生存危机仍然与日俱增。

    资源匮乏,与目前电视业发展的趋势也背道而驰。目前,电视业发展明显倾向是频道专业化。如中央电视台除CCTV—1和CCTV—4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外,其余频道全部走专业化频道的路子。省级卫视纷纷“定位”,以差异化、特色化和个性化打造自己,在中国电视的内部竞争中获得各自独特的“身份”,为塑造频道品牌提供了基础。频道专业化的前提是“频道”,城市台没有频道资源,只能搞“大杂烩”、“一锅煮”,要想适应当今电视发展趋势,跟上发展步伐,岂非一句空话?

    3.竞争因素。

    首先,从竞争力的要素上看,城市台几无优势可言。关于媒体竞争力要素,有人说六个方面,有人说五个方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有较好的节目并最终拥有大量高素质受众;二是杰出的人才队伍;三是足够的资金实力支撑。这几个方面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然而这几个方面城市台无一能占优势,无一能与央视、省台抗衡,这里不用赘述了。

    另外,从传输手段上看,城市台无疑处于下风,央视、省台卫星传输,大范围、全履盖、受众圈广。城市台不上星,不但占领不了别人的空间,反而央视、省台还要“行政”性干预下传落地,不但新闻性节目频道落地,娱乐、综艺、经营性节目也要落地,冲击、争夺城市台的受众市场和经营空间。

    其次,从新媒体涌现的势头看,瓜分城市台的“蛋糕”已成必然。目前,网络媒体、手机电视、楼宇电视、卫星电视、地面移动电视、户外广告等新媒体层出不穷。无论你愿不愿意看到,广播、报纸、电视三分天下的时代已彻底结束,呈现的是“众虎争食”的竞争态势。

    再次,从媒体特点上看,电视明显处于发展空间上的弱势。资源优势是重要的竞争。在这方面,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平面媒体(报刊)通过扩版、增页、办子刊,可以拓展无限空间。网络不但具有无限空间,而且具有无限时间,什么时候都可以上载。而电视却是毫无弹性的“有限时间”,一天24小时,无一分一秒的外延余地,增加频道又难乎其难,这样,以有限时间来和无限空间、无限时间竞争,岂不等于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和一只蓝天中的鸟比飞远飞高?

    4.体制因素。对城市台来说,体制不顺,地位不明,多头管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城市电视台的概念指的什么?它的定义、属性是什么?它是对这级电视台的功能而言,还是对其受众而言?是对其主办单位而言,还是对覆盖范围而言?这些问题,恐怕至今难说清楚。更重要的是,主办单位不明确,导致其地位不明确。

    城市台主要任务是新闻宣传,地地道道是党的喉舌,是新闻单位,是主流媒体。就其受众量、功能、作用、效果来看,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但是,日报叫党报,由市委主办,发行有组织保证。电视谁主办?叫不叫党台?能不能叫市委或人民政府主办?叫城市电视台本身就不科学、不准确。而有的地方把城市电视台列入“都市类”媒体则更加荒唐,等于把城市台打入“另类”。

    由于主办单位不明确,随之而来的是多头管理,令城市台无所适从。就全国而言,城市电视台目前体制上大概是三种类型:一是局台合一——“局”兼“台”型,广电局长兼台长。还有的直接把电视台作为一个对外呼号,业务上作为局属部门。二是局台分设“局”管“台”型。明确广电局为电视台主管局,电视台为其下属单位;三是局台分离型,明确电视台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广电局实施行业管理,宣传部门负责人事和宣传业务。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存在多头管理问题,说是地方媒体,由地方党委政府管,但是国家广电部门一管到底,甚至连城市台定为什么级别、几点到几点播什么广告等也作出规定;说是地方党委政府管,国家、省、市三级局既管宣传、管频道、管节目又管广告、管电视剧。

    根据电视工作特点以及“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的传输管理、事故防范、宣传以及资源整合等需要,应垂直条管,但国家只管“规范”不管发展。人、财、物、业务由地方管理。

    中央确定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管理体制机制是确保“四个不变”,即: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这在城市台的管理上如何体现,有待进一步研究。多头管、交叉管、越位管、缺位管、管乱、管死,结果只能捆住手脚。

5.机制因素。机制不活,一潭死水,必然失去活力。主要表现在电视行业经营上,优势浪费,没有竞争。一是资源不整合,不能积极参与对外竞争。试想,如果10年前,电视网络整合,形成自己的“航母”,积极参与宽带业务,包括IPTV、电信业务,现在的全国电视业经营该是什么样的状况啊!二是内部不激活,缺乏良性相互竞争。全国村村通工程进展不快,有线电视覆盖缓慢与此很有关系。电信行业可以移动、联通、电信三头并进,良性竞争,结果呢,目前电话用户达7亿多户。而电视行业不然。有线电视网络不分开时,只允许死啃有线电视这一头。有些地台网分开后,电视台想开展无线数字业务,有线无线一齐上,推动覆盖工程。可是尽管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要求,又有利覆盖,有利百姓,有利电视台自身,但千呼万唤等不来批文。

    6.人才因素。城市台平台小,待遇低,覆盖面窄,既难以招徕人才,又难以培养名编、名记、名播、名主持、名广告经营、编导策划等人才。有时一个市台多年培养一个“名人”,一有机会就另谋高就。城市台的“人才战略”难以实施,高薪聘不起,自培留不住,陷入两难境地。而人才既是竞争中的“硬肋”,又是城市台的“软肋”。

    7.经营因素。经营主要指创收。电视台投入成本越来越大,创收难度也越来越大。电视剧创收是电视创收的重要渠道,全国而言约占45%以上。过去,城市台拥有电视剧首播优势,电视剧交易、发行通常是“先地方后中央”。城市台像小弟弟一样,利益上受到保护。可是从2005年10月起,央视打破这种格局,播出中国电视剧历史上首部独播剧《宝莲灯》。随后,湖南卫视也播出独播剧《大长今》,以大欺小的态势自此呈现。2006年,央视又进一步收紧绳索,连优秀剧二轮播放权也不卖给地方,央视2006年购买电视剧投入7亿元。安徽台、浙江台、江苏台也投入号称一二个亿,城市台既买不起巨额首轮剧,又买不到较好的二轮剧,剧源匮乏,收视率下降,市场份额减少,收入急剧下滑。

    据全国城市电视台广告协会的资料统计,全国300多个城市台,2005年广告收入超过3000万的35个,超过5000万的10个,超过亿元的11个。多数台的广告规模仅维持在1000—2000万元。而且许多地方城市电视台广告价格混乱。以目前湖南、湖北、江西等几个中部省份的中等城市电视台为例,一般晚上黄金时间30秒的刊例价格是2500~4000元,操作价格一般1.0~1.5折,即300~400元。白天专题平均价格为每分钟30—50元。稍大一点的广告单,价格便在1折以下,最低已降到0.2折。江苏的城市台一般广告操作价格也在3折以下。

    8.管理因素。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台自身管理跟不上,管理人才缺乏,观念陈旧,机制呆板。许多台意识到产业与事业并举的重要,但由于自身市场化程度低,进行产业扩张的力度、速度、广度和深度等都十分有限,依旧或常常是重节目生产、轻节目营销,重广告经营、轻多业经营,重媒体经营、轻经营媒体,重传统电视媒体运作、轻新兴电视媒体开发,有的甚至对快速发展的IP电视、网络电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电视和手持终端电视等新媒体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导致产品结构单一、经营模式单一、赢利模式单一。”(引自2007年第6期《新闻战线》王晓峰文章)

    二是各级管理部门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管理事业单位的思路和方式进行城市台管理及相关产业管理,只管“不能办”,不管“怎么办”,只管“事业”,不管“产业”,只管“舆论导向”,不管产业发展“方向”。在频道资源、广告等管理尺度上也存在“两头松,中间紧”、“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松,电视紧”现象。

    当然,城市台的危机成因还很多,我们应认真分析、研究。但我认为从根本上看,重要的、起决定性制约作用的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城市电视台像80年代初诞生期那样受国家鼓励扶持已不复存在;像几年前在电视剧经营等方面,享受“先地方后中央”呵护那样的关爱已不复存在;像过去传统媒体(广播、报纸、电视)“三驾马车”平分秋色,电视优势明显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央视、卫视、境外、海外电视剧业几乎“全裸式”、无遮掩、无保留的竞争;面对的是受到扶持鼓励并在传输、资源等方面更具优势的新媒体的全面竞争;是“襁褓”之婴在危机四伏的道路上的“独立行走”。

    分析危机成因不能避重就轻,探讨破解之法更应客观实在,城市台在新形势下要走出困境,谋求生存和发展,重要的还是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需要一个优越的政策环境。主要是国家从宏观上既要有电视作为新闻宣传事业上的扶持、发展政策,又要有产业经营发展上的中长期战略,特别是要有与行业资源整合利用优势相匹配的政策。要考虑到电视台的“双重身份”特点,即宣传上的“喉舌”作用和经营上的自收自支。所有政策都要在保证导向前提下有利于电视台经营、创收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可否试行中央、省、市各级拿出一个新闻宣传频道作为宣传中央大政方针的频道,各级台都必须无条件转播,这是政治任务,但此频道一律不准登广告,费用由国家财政下拨,其余频道传输、落地一律采用市场化操作?

    二是在资源上给予城市台扶持。有线频道资源广阔,可适当放开些,国家主要对其宣传、广告上进行监管,这是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权力范围内的事,以此为电视台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支持电视业利用资源拓展新业务。

    三是改革体制,理顺关系。全国统一广电管理体制,明确各方面管理权限,改变多头管理、无所适从的状况。

    四是电视台自身要“健体强身”,增强发展能力。主要是要解决危机意识,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拓展经营空间,向数字电视和新媒体空间进军。要提高队伍素质,舍得本钱,培养人才,以“阵痛”孕育生机,不能得过且过,恶性循环。要着力提高节目质量,在人才、设备、策划、市场分析上做文章,向“精品化”要效益。(庄勇:江苏省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来源:《视听界》

 

针对本页您可以→ 站务咨询 违法信息举报 有个建议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隐私声明 | 服务条款 | 请您留言 |
信箱:xue@jizhezhan.com 鲁ICP备05045050号
网站业务招商合作电话:0531-86621268 QQ: 8937614